從小,我的心中有著一個信念:我是革命者的后代,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。多年來,我始終堅定對黨的信仰,堅持“為人民服務”黨的宗旨。這既是外公和父親的堅定信仰,是他們對我的要求,也是我對兒子的教育,是兩代戎裝的堅定信仰、四代傳承的家國情懷。作為一名革命者的后代和有著21年黨齡的黨群工作干部,我始終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始終為企業發展、祖國建設默默無聞地努力著……
我的外公譚丕孔是一位革命前輩,一位從戰場上走來的革命軍人,為革命身負殘疾但始終保持軍人優良傳統的老人。雖然他已故去,但卻教會我如何傳承和發揚革命傳統。外公是原中國華北冶金建設公司副經理(副司局級)、離休干部,因病于2009年12月8日在大連逝世,享年83歲。他出生于1926年12月,1946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,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,自打參加革命,外公曾經參加過大小戰斗79 次,參加過著名的黑山阻擊戰,也加入過攻打長春、包圍沈陽、解放錦州的遼沈戰役。在平津戰役中,他參加了攻打豐臺、房山的戰斗,曾任連長,獲有“解放東北紀念章”和“華北解放紀念章”各一枚。外公曾說過,黑山阻擊戰打下來,一個排30多人僅剩下他們3個人;打四平、打錦州、攻豐臺,多少次的戰斗中,外公他們常把敵人的尸體垛起來當掩體;進沈陽時,大冬天睡在老百姓的屋檐下也不打擾老百姓,撿垃圾箱的凍白菜幫吃……
多年來,在黨的培養教育下,無論在任何工作崗位上,他一直勤勤懇懇、任勞任怨,始終熱愛黨、熱愛祖國、熱愛社會主義。他為人忠厚、謙虛謹慎,生活節儉、腳踏實地,為公司的發展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。離休后,他仍然不忘一名老干部和共產黨員的職責,主動參加政治學習,按時交納黨費,為公司的發展建言獻策。
外公雖然悄悄地走了,但是他革命的一生、戰斗的一生、艱苦奮斗的一生、無私奉獻的一生,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深處。在戰爭硝煙中他九死一生,留在身上的多是彈片傷痕;新中國成立后,他全身心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之中。每當我在他的墓前含淚獻上鮮花時,我都會對自己說,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外公留下來的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!
我的父親陳永春在上山下鄉的大潮中,作為第一批參加工作的知青,到了國家建委工業建設公司在內蒙古海勃灣的水泥廠工作。雖然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,但在全國學習解放軍的大形勢下,父親一直立志要當一名解放軍戰士。1972年冬季征兵開始,當時工程兵30師和內蒙消防部隊都在海勃灣征兵,19歲的父親帶著祖父的希冀入伍到了內蒙消防部隊。1974年10月他在部隊入黨,到今天已經是一個有著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。
作為新中國的一名軍人,父親時刻不忘“為人民服務”,以自身的技能幫助身邊的人們。他出生在醫學世家,經常利用業余時間幫助那些找上門的病人免費看病,就連用自己工資買的藥也無償送給病人。那時,我很不理解,總是不高興地問父親:“爸,家里都沒錢買油吃了,你還送藥給人家。”父親總是笑笑說道:“我是一名共產黨員,共產黨員就是要為人民服務,做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純粹的人,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。”雖然當時7歲的我不太明白這番話的含義,但“共產黨黨員”的名稱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。?
1987年夏,父親帶我從北戴河回來。在返程的151次列車上,我滔滔不絕地和他述說著自己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感受。此時夜已深,列車廣播里突然傳來播音員急切地聲音:“在6號車廂有一小孩突發疾病暈厥,哪位旅客是醫生請前往救助,我們深表感謝!”播音員一遍又一遍地播著,我和父親同時抬頭看了一下,我們不就是在6號車廂嗎?原來,一名解放軍戰士陪送東北某部隊汽車隊隊長的妻子帶著6歲兒子,從湖北到東北部隊探親。返回途中,由于吃東西沒注意,小孩發高燒脫水已經暈厥,小戰士找到列車員廣播搶救。聽見廣播后,先后有5名醫護人員趕到患兒座位前,他們各自忙活著,但小孩始終昏迷著。這時,父親撥開人群說:“你們請起來,我這有銀針。”父親診斷患兒為中毒性急性菌痢所致暈厥,隨后只見父親選好幾個穴位,熟練地針進針出。父親告訴小孩母親別著急,孩子哭出來就好了。聽見患兒“哇”的一聲哭了出來,眼睛睜開了,小孩媽媽十分激動。父親又把隨行給我備的藥品送給那孩子吃,守護了兩個多小時,直到他平穩,才回到我身邊。
父親以他多年對黨的敬愛和忠誠,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熱忱,始終教育著我、指引著我。在中國華冶集團這個我熱愛并為之奮斗了20多年的企業,每一項工作,我都嚴格要求自己。無論組織會議、策劃活動、參加文藝表演,還是起草文件、制作展板、編制宣傳手冊,我不僅按時、保質、保量地完成業務,還會深入思考如何不斷創新,做出工作特色和亮點。這一切只為心中那個堅定的信念——為企業服務,為人民服務,為祖國建設服務!
作為兩代中共黨員、兩代革命軍人的后代,我深刻懂得了父輩用自己的行動對共產黨員的詮釋,對“為人民服務”這一黨的宗旨的詮釋。這是兩代戎裝的堅定信仰、四代傳承的家國情懷,我有責任將其傳承與弘揚,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祖國,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!
(作者單位:中國華冶科工集團有限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