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到鄉政府上班的那幾年,每到十月份,無論誰在哪個崗位在忙什么事情,手上事情都要退居次要位置,一切讓位于這個月唯一的中心工作——征收農業稅,包括村提留和鄉統籌費(我們稱“兩費”,老百姓則習慣稱為“人頭稅”)。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,每周沒有所謂的周末上班,每天也沒有具體的作息時間,有時會在半夜上門找人,有時千方百計聯系舉家在外的那戶人家,目標只有一個,那就是完成農業稅及“兩費”的征收任務,因為在很多偏遠山區鄉鎮,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項財政收入。
那會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,當時老百姓已經徹底解決溫飽問題,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。但生活剛剛好起來的農民,正努力從各個方面改善生活條件,手頭是依然不太寬裕。有一戶人家,我連去了幾次,夫妻二人都說上半年積攢的錢,供小孩上學花完了,家里還有一個殘疾兄弟要撫養,遲幾天一定想辦法繳上。過了幾天,我又去那個村民組,從他們家門口經過時,夫妻二人恰好站在門口,主動笑著對我說:“真不好意思,讓你跑了好幾趟,今天交給你,昨天剛殺了一頭豬賣了。”我看到地上還有水沖洗過的痕跡,畚箕里還裝著一小堆豬毛。我的內心突然涌動起一種無法表述的情感,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點什么。他們拿錢交給我,我則開好稅票,讓他們收好。
在我工作的第三年,開始了農業稅費改革的試點,取消了村提留和鄉統籌費,改為農業稅及附加。改革后,農民的稅費負擔大幅度下降。2006年,國務院發出通知,全面取消農業稅。數千年來的皇糧國稅,竟然將從此消失,成為歷史,這不僅是農民的喜事,更是農業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一件大事。而在我所在的安徽省,則已提前一年免除了農業稅。
免除了農業稅,農業方面的投入怎么辦?錢從哪里來?是不是就不干事了?農村的道路壞了、溝渠水壩毀了,就放著不修嗎?我們不免有些擔憂。后來發現,我們不過是在杞人憂天,一項項民生工程來到基層、走進農村,融入了農村的生活。“村村通”水泥路工程、農村安全飲水工程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、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、廁所革命……美麗鄉村建設從未止步。與此同時,農民也越來越富裕,一幢幢裝潢精致的樓房蓋了起來,現代化的家用電器走進千家萬戶,小汽車也不再罕見,農村的面貌、農民的生活日新月異。
有些工作在推進過程中,偶爾也會產生一些阻力,遇到一些困難,比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,在實施之初,有些群眾擔心會不會起不到什么作用,思想顧慮比較多。我們一遍遍地向群眾解釋政策,給他們算賬,讓他們消除顧慮。為了不漏一人,尤其是年齡大的或身體弱的,只要他們愿意參加,如果經濟困難,我們就先為其墊付個人繳費,有的干部一個人就墊付了上千元。看到每年解決了群眾看病問題時,我們的心里產生無限欣慰,國家政策也進一步深入人心。
參加工作20多年來,可以說既見證了農民的喜事連連,也看到了農村的發展巨變。如今,十九大又提出了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,更是讓農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。鄉村成為最有活力的地方,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,無數城市的人們在節假日里都會走進鄉村,領略今日鄉村的自然之美。
回想這些發展變化的背后,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,匯聚到一點,那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日益強大的祖國。只有祖國的獨立強盛,才使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可靠的依托。我常常想,我們這一代人是多么的幸福,這種幸福不僅是生活的體會,更是我們生活和工作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新時代。我們唯有更加認真地工作、努力地創造,才能在每一個明天回憶今天的時候,感到沒有虛度時光,沒有辜負時代給予我們的一切美好。
(作者單位: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人大常委會農工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