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av id="zvn57"><listing id="zvn57"></listing></nav>
    <form id="zvn57"><span id="zvn57"><track id="zvn57"></track></span></form>
  • <sub id="zvn57"></sub><form id="zvn57"><legend id="zvn57"><noscript id="zvn57"></noscript></legend></form>

      <form id="zvn57"></form>

      <wbr id="zvn57"></wbr>

      • banner1-1.png
      • banner1-4.png
      • banner1-5.png
    1. 1.jpg
    2. 顏桂海:住有所居 居住越來越好
      發表時間:2019-08-29 來源:黨建網
      字體:[大] [中] [小] [打印] [關閉]

        從小到大,我沒見過家鄉的茅草房舊居。關于茅草房的往事,是長大以后聽父母說起的。故園舊居帶著濃郁的歷史韻味,流淌著時間和歷史的味道,與新屋一起,默默見證了時代的嬗變、歷史的滄桑,也見證著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歷史進程。

        尋找土地,落腳生活。清朝末期,為了躲避戰亂,我的祖先挑著擔子,擔著幾件家什,跋山涉水,尋找一片安身之地。他們繞過一道道山梁,發現一塊肥沃土地躍入他們眼簾。這不正是苦尋的世外桃源?這不正是可以安居守耕的家園嗎?盤繞的崇山峻嶺圍攏出溫潤的氣候,小溪如玉帶般旖旎出成林的野果,山間長著的野芒植物,葉子呈現條形;一片片碩大的葉子,猶如雞翅那么大……祖先決定在此落腳,搭建出一個簡易草棚,并取名為“雞翼芒村”。次年開春,祖先拿出十幾只芋頭種子種在山間土地。深秋時節,收獲了三擔芋頭。從此,他們便認定這里是宜居的好地方,安營扎寨、扎根山間、繁衍后代、生生不息。

        低矮茅房,四面漏風。民國時期,我們家蓋的依然是茅草房,十分低矮,大約只有三米多高,屋頂全是用茅草、稻草類覆蓋,每隔兩三年必須更換一次茅草、稻草,否則便會漏水。由于房子建造在山邊,夏天常常會有蛇悄悄鉆進來。有一天,當我的父親進入東邊房間,想拿一只籮筐去收割稻谷時,忽然看到一條眼鏡蛇吐著舌信子襲來,他被嚇得馬上跑出來,然后拿出一根棍子,迅速入屋把蛇擊斃。

        一座破舊茅草房,用泥漿糊的墻壁四處都有裂縫。每逢下雨,一家人提心吊膽。面對如此危房,家人只好用一根根杉木把危房撐起來。這樣的房子,誰不想重建呢?然而手上沒錢蓋房。1949年冬,皚皚白雪覆蓋著北方,就連南方也是一層霜凍,解放軍大踏步從我的家鄉門前走過,故鄉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。

        茅屋被燒,重蓋土屋。1950年深秋時節,有一個小孩在茅草房里煮東西,不慎失火,不僅把廚房燒了,而且整座房屋都被燒掉。那段日子,家人只能在門前大榕樹的樹蔭下,搭建一個十分簡陋的棚子,白手起家,再建房。那時候,他們咬緊牙關,決定重新蓋房;吸取教訓,要建牢固的泥磚房子。于是,他們利用冬閑時間,用土法加工泥磚,經過自然冬曬,把一只只重達20多公斤的泥磚碼放起來;上山砍伐杉木,做房屋的梁木、桁木等;上山砍伐柴草作為燃料,取優質泥土,再用耕牛踩踏而成的稀泥,再制作一片片瓦坯,然后把瓦坯放進瓦窯,煅燒七天七夜……待這些建筑材料準備好,已是第三年春暖花開的時節。他們請村民來幫忙,利用大半年時間,一點一滴、一磚一瓦,蓋起了一座占地100多平方米的泥磚屋。

        20年后,我和兄弟姐妹們就出生在這磚瓦房里。由于兄弟姐妹多,經濟拮據,房子根本不夠住,二十多人擠在一間屋里,顯得擁擠不堪。我們兄弟姐妹幾人不得不在親朋好友家借住。我一直渴望著住房環境能夠得到改變。這夢想,一直延續到我大學畢業之后。此時,我們兄弟姐妹早已長大成人,陸續參加工作,有了一些積蓄,因而決定在老家泥磚房子的旁邊,再建一棟水泥樓,改善居住環境。

        改造住房,水泥新樓。2017年,我們兄弟幾人籌資,購買水泥、鋼筋、紅磚、河沙等,把建筑任務承包給建筑的農民工。3個月不到,一棟嶄新的水泥樓建了起來,我們終于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可以擋風避雨的屋檐了。2019年,我們重新對這棟水泥樓進行了裝修,屋內地板全鋪上花崗巖,外墻全貼上瓷磚,對廚房、廁所也進行了全面改造與升級。

        新燕銜新泥,新居新變化。年邁的父母在院子里種瓜種菜,藤蔓滿架瓜臥地,稻香橘豐魚蝦壯,家鄉早已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,風光這邊獨好。兄弟姐妹幾人,也早已成家立室,終于擁有了穩定的住房。盡管工作后離開了家鄉,在城里安家落戶,但那棟水泥樓始終是我們鄉愁的集散地。每逢清明、春節、中秋、國慶等,我們都會相聚在水泥樓里,暢談喜怒哀樂、人生理想和工作近況……

        一座故園,歷經清朝、民國、新中國,一直承載著我們住有所居的夢想。輕輕撫摸著貼在外墻的“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”的鮮紅標語,不得不感慨:新中國的發展變化真是日新月異!

        (作者單位: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梧州日報社)

      (責任編輯:孫夢雨)

      網站編輯:孫夢雨

      友情鏈接

      激情性爱视频全集黄色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电影影院 - 品赏网